42岁何小鹏,第二次创业三年就敲钟了。
“前路依旧,更新起点。”8月27日晚,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公司简称“XPEV”,发行价为15美元/ADS。
本次IPO募集总额约为15亿美元,超出招股书预计的最高值12.71亿美元。超过上月理想汽车IPO时的11亿美元,以及蔚来汽车的10亿美元,远超特斯拉当年的2.26亿美元。
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108.2亿美元,超过了理想汽车的97.24亿美元,和蔚来汽车的64亿美元,远超特斯拉当年的17亿美元。就发行规模及融资后市值而言,小鹏汽车IPO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公司IPO。
或许是因为工程师、产品经理双重身份的细节感知力,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于数字颇有执念。
上市这天,正好是他加入小鹏汽车的三周年纪念日(2017年8月27日)。再往前看,2004年何小鹏联合创办UC浏览器,在公司十周年的时候,作价近40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
回头看何小鹏的两次创业,恰恰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决定。正如《创业史》的作者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8月27日小鹏汽车敲钟仪式现场
27岁做浏览器
10年实现财富自由
何小鹏生于1977年,老家在湖北黄石。
1999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的导师带了几名学生去企业面试。车子最先开到亚信,4个人下车。导师说:“你们想清楚啊。”结果有两个又回车上了。另一个人面试没过。而何小鹏则很幸运,进入了亚信。
他后来回忆起这段故事时说:“人生就是跳下车的一瞬间。”
何小鹏加入亚信的第二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段工作经历中,他从开发到售前、售后都做了个遍。但他觉得工资永远不会比上级高,就想跳槽,还给惠普投过简历,但没有得到回复。
27岁的何小鹏,决定放手一搏。
2004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当年他拉着自己的华南理工校友梁捷一起去创业,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他回忆时说道。
何小鹏和梁捷创办UC后,做了两个产品,UCMail和UCWeb。后者是我们熟知的UC浏览器,前者虽已销声匿迹,但却让何小鹏遇上一连串的“贵人”。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试用了UCMail后,感觉还不错,把这个团队约出来喝酒。就这样,丁磊认识了何小鹏。后来还借了何小鹏一个办公室。
年轻时期的何小鹏(来源:网络)
正是在丁磊借他的这个办公室里,何小鹏遇到了当时还在网易做总编辑的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在李学凌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俞永福。
当时,俞永福以联想投资(君联资本前身)副总裁的身份到UC考察,看到何小鹏和梁捷递上来的名片,头衔都是“副总经理”,他很困惑,想了一会才问:“那总经理是谁?”
“他们都说我们总经理没有来,我们回去要跟总经理商量一下,然后两个副总经理跟别人谈完之后,出个门找个地方,然后商量说咱俩对这个事怎么看。”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创业邦专访时说道。
在刘芹看来,这是一种创始人的大智慧,在做没有经验的事情时,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控制风险。但让他觉得胸怀远大的是,何小鹏愿意邀请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做公司的CEO,而这个人就是俞永福。
2006年11月20日,何小鹏和梁捷来到北京,与俞永福在内的联想投资决策委员会做了当面交流。当时UC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这次融资决定生死。但很遗憾,何小鹏等来的是俞永福的一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三人突然陷入沉默,片刻之后何小鹏说的第一句话是:“永福,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一起干?”俞永福不加思索的回答:“好,我们一起干!”当晚,俞永福就打电话给雷军,希望雷军能以个人的名义投资。
后来雷军说:你去UC,我就投。
UC时期的何小鹏(来源:网络)
就这样,俞永福辞去了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职位,加入了UC这个当时账上没有一毛钱的公司。2006年,雷军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给UC投了400万元。次年,晨兴资本和联创策源又投了1000万美元。
2014年6月,UC优视以近40亿美元整体并入阿里巴巴,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整合记录。而何小鹏先后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37岁的何小鹏,一夜暴富。
正当大家都以为这样一位实现财富自由的创业者,要功成身退享受豪宅、豪车、游艇的退休生活时,不惑之年的他,做出一个连雷军都不敢下的决定——造车。
40岁闯入造车炼狱
第一次创业,何小鹏经历了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红利期。
从2009年的3G时代,到2014年的4G时代,短短5年内激活了数亿的智能手机用户。2012年UC浏览器在安卓平台的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成为安卓平台上全球首个用户过亿的第三方浏览器。
第二次创业,他站在了汽车智能化转型的风口上。
2014年6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该公司将采取“开源模式”,对外开放涉及超级充电桩、电池等技术的300余项专利。同年12月,马斯克坐着他的私人飞机来北京向中国用户交付首批特斯拉。
特斯拉汽车公司CEO伊隆·马斯克(来自Yahoo)
何小鹏曾回忆道:“我开特斯拉时有一个很强烈的感知,世界要变,汽车行业存在变革的时间机会窗口。”
那年,马斯克正好来访问阿里巴巴,何小鹏抓住机会就问他开源模式怎么用。马斯克说:“你可以拿去用,但是怎么用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2014年的一天,何小鹏向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拨了个电话,希望她和符绩勋过来看看自己的新项目,“嘿,我做了一辆汽车,孵化了一个项目,希望你们能够过来看一看。”电话那头的何小鹏说道。
这是何小鹏与夏珩、何涛一起做的智能汽车项目,也就是小鹏汽车的前身。夏珩和何涛两位都是清华毕业、曾供职于广汽,主要负责项目实施。当时在阿里巴巴的何小鹏作为天使投资人,并没有全职投入造车。
“智能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未知挑战巨大,需要超一流的创业者才可能提高一丁点的成功概率,小鹏如果不all?in,哪怕估值再便宜我们都不投。”刘芹在采访中向创业邦回忆道。
何涛、何小鹏、夏珩(从左至右)
在决定创业造车前,有两个人劝过他。
劝他三思的人是雷军。雷军告诉他,与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这样才有可能成事。
劝他去造车的人是符绩勋。有几个月的时间,符绩勋不断地问何小鹏:“你准备好全职去做电动汽车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我就会投资。”
2017年的春节后的一天,符绩勋打电话给何小鹏说:“你真的应该去做这个项目。”电话那头的何小鹏好像被打动了,而那时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
何小鹏自己曾回忆道:“我突然有种冲击感,就是将来孩子问我,爸爸是干什么的?我希望能有一些故事讲给他听,能让他将来觉得这个爸爸挺酷的。”
2017年8月,他正式提出了从阿里巴巴离职,全职在小鹏汽车工作。当时,包括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内,有很多人都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你想清楚了吗?”
小鹏P7(来源:小鹏汽车)
在回忆何小鹏决定从阿里离职、创业造车时,晨兴资本刘芹在采访中告诉创业邦:“他的勇气和单纯让我很受感染。”
“在聊这个事情时,我能感觉到他不是为钱,因为他已经在UC上得到了回报,而是想创造一个让自己此生无悔的机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有创造力、影响力的事业,这个动机显得特别单纯而且宝贵,他就想干成一件大事。”
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当时小鹏创办UC,已然验证了其从0到1和从1到N的操盘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小鹏还能拥有再创业的热情和甘于吃苦的韧性,这实属不易。”
后来回忆时,何小鹏还开玩笑说:“符绩勋是个坏人,他把我拉下水了。”
面对三座大山
小鹏展翅的时候到了吗?
小鹏汽车IPO后,何小鹏持有公司27.8%的股份。按照发行价对应的市值108亿美元计算,何小鹏持股对应身家30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206亿元。
上市对于小鹏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GGV纪源资本的《创业内幕》访谈节目中,何小鹏总结过对汽车行业的思考:在汽车行业我们可以看到“三高”:花钱额度高、人员数量多、技术密集。
首先,资金的高山。
“造车需要大钱,没有20至30亿美金打底,是不可能的。”在采访中符绩勋向创业邦表示,新造车企业想要走到一个稳当的阶段,并且支持公司后续的发展,没有达到这个量级的股权融资,是完全做不到。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创立至今小鹏汽车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获得超180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1亿元;紧接着在8月,小鹏汽车完成了自己的C+轮融资,融资规模达9亿美元。
换言之,小鹏汽车在IPO前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何况还有多达超过10亿美元的IPO募资额。
但小鹏汽车也曾经历过困难的时刻。
2018年9月,蔚来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的电池召回、自燃等主动事件的发生,致使其股价跌破了发行价,对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在采访中符绩勋还回忆,“当时整体汽车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大家都在质疑造车新势力到底行不行,小鹏汽车肯定也受到了影响。”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创始人的融资能力。
与李斌创办蔚来汽车、李想创办理想汽车一样,何小鹏也自掏腰包投资了小鹏汽车。所以经历如此多轮融资之后,何小鹏依旧持有31.6%的股权。在蔚来IPO的时候,?李斌持股17.2%,理想IPO时,李想持股25.1%。
小鹏汽车IPO前的股东持股比例(制图:创业邦)
除了创始人的钱包厚,投资人的背书也极为重要。
蔚来汽车IPO时,腾讯是其第二大股东。理想汽车IPO时,美团王兴是其第二大股东。这次小鹏汽车IPO,阿里巴巴是其第二大股东。中国互联网三巨头ATM,在造车新势力三家上市公司中,齐聚一堂。
在小鹏汽车的股东名单中,不仅有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坐镇,还有IDG资本、晨兴资本、GGV纪源资本、红杉中国、光速中国等数十家明星投资机构加持。其中IDG资本作为最大财务投资方,持股达到6.2%,仅次于阿里。
小鹏汽车IPO前的近5轮融资(来源:睿兽分析)
其次,是人才高山。
在符绩勋看来,何小鹏身上有着连续创业者的光环。这种光环不仅能够帮他吸引投资人、粉丝、人才。“何小鹏身边还有很多人才,这些人都供职于特斯拉、高通和小米等公司。这些人都加入了何小鹏的团队,顾宏地只是其中之一。”
顾宏地曾是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2018年加入小鹏汽车任副董事长兼总裁。业内曾盛传一个段子:以前在摩根大通,顾宏地坐飞机都坐头等舱,现在只坐经济舱。住酒店也从五星级酒店换到了经济型酒店。
在小鹏汽车的高管名单中,既有互联网公司背景,也有传统车企出身的人才。比如小鹏汽车两位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他们都曾供职于广汽新能源;小鹏汽车CHO廖清红,曾供职于360、华为。
但要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件易事。
“前期在文化背景,理念上都是会产生碰撞的。何小鹏偶尔也会跟我吐槽,但是他也提到说,有些碰撞你必须让它发生,因为只有碰撞,才能够相互理解,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办法。”符绩勋在采访中告诉创业邦。
另外,企业的愿景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在招股书的第一页,小鹏汽车写下公司使命(Mission):“利用技术和数据驱动转型智能电动汽车,塑造未来的移动出行体验”。
这样的承诺在招股书中也有体现,截止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的员工数量为3676人,其中42.7%为研发人员,共计1569人。对比理想汽车招股书,研发人员占比38.2%,共计1005人。
另外,在小鹏汽车的研发人员的构成中,其中的66%、17%和17%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人员数量接近270人,放在整个国产车企中这都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如果不是创始人对自己的创新意识有充分的认知,他很难花那么大的代价在市场上到处找人才。”刘芹总结道。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也表示,“何小鹏是一个真诚执着的产品人。他会思考新能源车这个产业将怎么发展,造车以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对产业的规划考虑得更长远。”
小鹏汽车员工比例(来源:小鹏汽车招股书)
最后,是技术高山。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18年研发费用10.5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3亿元。参考7月底刚上市的理想汽车,根据招股书,理想汽车2018、2019年的研发费用共计19.62亿元,远低于小鹏汽车。
但上市后,小鹏依旧需要看清赛道上前方的选手。在研发投入上,特斯拉这个数字在2019年时约为93亿,比亚迪研发则达到84.2亿的规模。
“首先在产品上不能输给特斯拉,要拿出真正世界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要在技术研发上长期投入。”
晨兴资本刘芹认为,在整个产品、技术上没有短板的情况下,小鹏汽车在内的新造车势力最大的优势是本土化。“怎么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国人的驾驶习惯,适应中国人的驾驶环境,这些都是国内车企的优势。”
符绩勋也有类似的观点,“未来五到十年,我看到的是一个智能车市场。一方面是动力系统的智能化,包括无人驾驶、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另一方面是交互系统的智能化,开车端和乘客端的用户交互体验,比如语音交互。”
但他也道出了小鹏汽车需要向前辈学习的地方。“我也希望小鹏汽车在品牌定位和用户心智上能够做得更好、做得更强。”
小鹏G3第一万辆下线仪式(来源:小鹏汽车)
在小鹏汽车招股书中,也认识到了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对于研发的不确定性、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在工业上的竞争力等等。但小鹏汽车28次使到了in-house(自主研发)这个词,足以可见其自研的决心和信心。
正如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所说:“制造是造车不可规避的一个点。智能造车真正要把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升级的想法落在产品上,技术自主化和生产自主化就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写在最后
“其实今天回头看,我觉得当时还是低估了整个智能汽车的价值,最大的遗憾就是投的太少了,应该再多投些。这也说明那些企业者比我们更有远见的看到行业的机会。”刘芹在采访中向创业邦表示。
不久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三人罕见同框。这三位,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明星创业者,如今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造车新势力”上市公司。
截止8月26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股价涨28.25%,报收23.38美元/股,市值达197亿美元。蔚来汽车股价上涨14.57%,报收20.44美元/股,市值达到242.10亿美元。两家公司股价和市值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但面对4千亿美金市值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们,仍有无数场硬仗要打。
几天前,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在微信上评论写道:“最终电动车将颠覆燃油车,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中国造车新势力,将亮瞎那些不相信的人的眼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哪一年?
接着上一期的话题,我们继续聊聊世界各地的百年老字号汽车品牌。
先来看看通用集团,作为1908年成立的老牌汽车公司,通用旗下的品牌非常多,包括我们熟悉的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等。
别克:117岁
别克汽车的创始人大卫·别克(David?Buick)在1899年前就开始研制汽油发动机。1903年,别克汽车公司诞生在美国,首款车型Flint?Buick(MODEL?B)于1904年问世。刚成立的别克公司以技术著称,曾首创顶置气门、转向信号灯、染色玻璃、自动变速器等先进技术。
但公司刚成立就陷入经营困境,1904年下半年,一个马车制造商威廉·杜兰特(William·C·Durant)买下了别克公司,并于1908年成立了通用汽车公司(GM),以BUICK别克品牌为基础,将奥兹莫比尔、奥克兰(庞蒂克的前身)、凯迪拉克等20个美国汽车相关品牌并入旗下,开始了当今世界最大汽车集团的传奇。
凯迪拉克:118岁
1899年,汽车工程师亨利福特和其他三位投资者创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底特律汽车公司于1901年11月倒闭。1902年,汽车制造商亨利·利兰(Henry?Martyn?Leland)将公司改名为凯迪拉克,新公司的名称是为了向特律的创建者法国皇家贵族——安东尼·门斯·凯迪拉克表示敬意,盾形的徽章标志也是凯迪拉克皇室贵族荣誉的象征。
1903年,凯迪拉克首款量产车Model?A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收到远超生产能力的2286份订单。1905年,凯迪拉克推出世界第一辆封闭式车型,让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1906年,凯迪拉克在底特律的工厂就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完善且设备最好的汽车制造厂。1909年,凯迪拉克正式加入通用汽车,开始向豪华汽车品牌发展。
雪佛兰:109岁
1911年,因为扩张太快资金不足,通用汽车的创始人威廉·杜兰特被通用汽车公司借机解除了总经理的职务。但他迅速重整旗鼓,邀请瑞士赛车手兼工程师路易斯·雪佛兰(Louis?Chevrolet)一起成立了以他们赛手三兄弟的姓为名字的汽车公司——雪佛兰。
不过,两人的理念分歧很大。杜兰特很早就认识到了汽车大众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坚持走廉价汽车路线。路易斯·雪佛兰却一直梦想着生产高品质的跑车,双方互不让步,在经营战略上的矛盾逐渐激化。1913年,路易斯·雪佛兰离开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的名字“雪佛兰”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
随后,雪佛兰旗下的经济车型迅速占领市场,杜兰特把手中部分的雪佛兰股份换成通用汽车的股份,于1916年将通用公司从银行家的控制下重新夺了回来,使其变成了雪佛兰的一家子公司。1917年,定价490美元的雪佛兰490面世,以高性价比和大众化特色帮助雪佛兰品牌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公司销量也是一路飙升。同时,新“通用汽车”完全取代了老“通用”,原“通用”也宣布解散。
福特:117岁
提起福特许多人都会想起“百年福特”,的确,由亨利·福特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至今已经有117年的历史了。除了各种畅销家用车型外,福特对汽车产业最重要的贡献其实是首创了流水线生产模式,能将原先装配底盘所需的12个小时30分钟的时间减少到2个小时40分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而除了生产汽车外,福特还涉及信贷服务,包括汽车买卖、租赁和保险业务。因此,福特也是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里唯一未靠外界和政府救助从2008年金融危机里存活下来的车商。
林肯:103岁
创建了凯迪拉克的亨利·马代恩·利兰(Henry?Martyn?Leland)在1917年的一战期间组织凯迪拉克公司最出色的工程师成立了一家生产飞机发动机的新公司,并命名为他曾支持过的总统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此后,利兰的注意力又转向了汽车,并获得成功。然而,战后经济衰退让林肯的销量暴跌公司资金出现困难,利兰不得不向老朋友亨利·福特求助。于是,1922年,福特收购了林肯。
道奇:106岁
出生于美国的约翰·道奇(John?Dodge)和霍瑞德·道奇(Horade?Dodge)两兄弟原本是福特的股东和董事,他们创办的机械制造厂起初为福特汽车生产零件。由于福特的成功,道奇兄弟获益,于1914年正式成立了道奇汽车公司,成为福特的竞争对手。1928年,道奇被克莱斯勒收购。
菲亚特:121岁
1899年,九名意大利企业家和皮埃蒙特贵族一起出资创建了“意大利都灵无名氏汽车制造厂”,简称菲亚特(Fiat)汽车制造厂。同年,菲亚特首辆汽车4HP问世,此后菲亚特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生产轿车、卡车,还生产生产公共汽车、轮船和飞机发动机,产品远销到美国和澳大利亚。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菲亚特先后将法拉利、玛莎拉蒂、道奇、Jeep、阿尔法·罗密欧和蓝旗亚等品牌收入旗下,并于2014年收购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集团,两大集团合并成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蓝旗亚:114岁
蓝旗亚也是一个意大利品牌,1906年由文森佐·蓝旗亚(Vincenzo?Lancia)创立,1969年被菲亚特买下。虽然在中国并不知名,但蓝旗亚在世界豪华汽车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曾经首次应用双增压技术、首次应用承载式车身、首次应用五速变速器并首次将V6发动机应用于民用车等等,堪称一代“技术帝”。
阿尔法·罗密欧:110岁
阿尔法·罗密欧也意大利著名的轿车和跑车制造商,创建于1910年。天马行空的设计和追求速度与性能的风格让风靡一时,但长期没有民用车型的它品牌影响力逐年下降,最终在意大利政府的干预下,于1986年被菲亚特集团(FIAT)收购。
玛莎拉蒂:106岁
意大利有三大跑车品牌——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其中玛莎拉蒂是三个品牌中唯一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品牌,成立于1914年,品牌标志位一支三叉戟,因为造型优雅,还有着“超跑皇后”的美称。曾经,玛莎拉蒂是法拉利(一家菲亚特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公司)的一部分,1993年被菲亚特收购,现在属于菲亚特克莱斯勒。
阿斯顿·马丁:107岁
阿斯顿·马丁由莱昂内尔·马丁(Lionel?Martin)和罗伯特·班福特(Robert?Bamford)于1913年在英国组建,品牌标志为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旗下的车型因优雅高贵的风格成为《007》系列**的御用座驾,闻名全球。但历史上,阿斯顿·马丁曾经7次濒临破产,多次易主。1987年,福特收购了这个超跑品牌,但又在2007年以9.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英国赛车大厂Prodrive的老板。
马自达:100岁
虽然名气无法与丰田、本田相提并论,但马自达的历史却意外地相当悠久。成立于1920年的它比日产大13岁,比丰田大17岁,比本田更是大了26岁,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百年汽车品牌。
最早,马自达只是一家软木塞制造商。1921年,松田十郎接手了马自达公司,开始向机动车制造商转变。起先,马自达生产的主要是摩托车,直到1960年,首款乘用车Mazda-R轿跑问世,才开启了马自达的造车之路。
结语
看了这么多百年汽车品牌,不难发现大部分车企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起大落那是家常便饭,破产、收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有顺应潮流,不断突破自我满足时代需求的品牌才会历久弥新。因此,我们也更期待中国车企能健康长久地“活下去”,在经历风风雨雨后依然屹立不倒,早日出现享誉全球的“百年老字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883年,卡尔·本茨、马克斯·罗斯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埃塞林格共同成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86年1月29日,卡尔·奔驰的汽车被授予帝国专利证书(专利号:37435),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正式诞生。1.1883年,卡尔·奔驰开始建立“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和莱茵气体发动机厂”。1885年10月,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这辆最初由梅赛德斯-奔驰制造的汽车由于性能不佳,经常熄火和抛锚。但奔驰并没有因此而气馁。2.奔驰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专利(距今130年)。之后,这辆车终于在曼海姆的街道上焕然一新。因此,德国人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奔驰的三轮汽车,现在在德国慕尼黑科技馆,完好无损,可以启动,上面有“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指示板1994年,这辆车以1亿马克的高价投保,被运到北京“国际家用汽车研讨会暨展览会”展出。另一位工程师名叫戈特利布·戴姆勒,是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的创始人,被称为“世界汽车之父”。1882年,戴姆勒从奥托公司辞职,与朋友创办了一家汽车厂。1883年,他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高压缩比内燃机,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鼻祖。1885年,戴姆勒将其单缸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